三颗针提取物

三颗针提取物

产品价格:面议

产品品牌:产品分类:

发货地址:陕西-西安市 有效期至:长期有效

推送专题:未设置更新时间:2024-03-13

  • 公司名称: 企业供应信息采编部
  • 联系 人: 信息采编部
  • 联系 QQ: 
  • 联系电话: (联系我时,请说明在“塑料在线”网看到,价格会有优惠!)

重要提示:信息来自互联网!涉及或相关企业可联系客服人员,认领该条信息!

产品简介

【药物名称】三颗针提取物 10:1   20:1    【别名】黄柏刺,豪猪刺,鸡脚刺,九连小蘖。  【科属】小蘖科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细叶小檗、刺黑珠、蓝果小檗、猫刺小檗、匙叶小檗等多种植物的根、茎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rberis pliretii Schneid. 采收和储藏:根于春、秋两季采收,除去须根,洗净,切片,烤干或弱太阳下晒干,不宜曝晒.式枝全年可采。 【性状】性状鉴别 (1)细叶小檗,根圆柱头形,有分枝,稍扭曲,直径0.3-1.2cm。表面黄棕色,粗糙,有纵皱纹及支根痕,部分外呈鳞片状外卷或剥落。质坚硬,折断面纤维性;横切面皮部窄,黄棕色,木部鲜黄色。气无,味苦。(2)刺黑珠 根圆柱形,稍扭曲,有分枝,直径0.3-0.7cm。表面灰棕色,有纵皱纹及支根痕,外皮剥落处露出灰黄色木部。质硬,折断面纤维性;横切面皮部薄,棕色,木部黄色。气无,味苦。(3)蓝果小檗 根圆柱形,扭曲较明显,有分枝,直径0.15-0.6cm。表面褐棕色,有明显纵皱纹及支根质硬,折断面纤维性,皮部薄,棕色,木部鲜黄色。气无,味苦。(4)猫刺小檗、匙叶檗根圆柱形,稍扭曲,有少数分枝,长10-15cm,直径1-3cm。根头粗大,向下渐细。外皮灰棕色,有细皱纹,易剥落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鲜黄色。切片近圆形或长圆形,稍显放射状纹理髓部棕黄色。气徽,味苦。以色黄、苦味浓者为佳。显微鉴别根横切面:(1)细叶小檗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,壁微木化。皮层窄。皮层和韧皮部稀疏散有单个黄色纤维,偶见2-3个成束。韧皮射线细胞1-5列,略呈漏斗状。形成展呈微波状环。木质部占大部分,细胞壁均木化;木射线宽l-5列细胞,可见孔沟及纹孔,细胞中偶含草酸钙方晶,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。(2)刺黑珠 木栓细胞10余列,壁木化。皮层狭窄,为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,散有淡黄色纤维束和石细胞。韧皮部纤维束多成层排列,并伴有石细胞,近形成层处渐少;韧皮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,并常数个含晶细胞径向排列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占大部分.细胞壁木化,常可见年轮环;木射线宽2-6列细胞,细胞有明显纹孔,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。(3)蓝果小檗 木栓层为数列扁长方形细胞,壁微木化。皮层由5-6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,与韧皮部界限不甚明显。皮层和韧皮部有黄色的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或2-3个成群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占大部分,细胞壁木化,可见数环年轮;木射线宽l-7列细胞。射线细胞会草酸钙方晶1至数个,近形成层处较多见,含晶细胞有时数个径向排列。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淀粉植。粉末特征:(1)细叶小檗根 粉末棕黄色。①韧皮纤维黄色,多单个散在,梭形,直径 14-31um,长 172-20um,壁厚,强木化,孔沟明显或不明显。②木纤维众多,黄色,成束,直径18-29um,长205-24umn,壁较薄,孔沟不明显。③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,直径4108um。④木栓细胞多角形,壁徽木化。(2)刺黑珠根 粉末棕黄色。①韧皮纤维众多,淡黄色,梭形,末端钝圆,直径20-49um,长144-242um,孔沟明显。②木纤维淡黄色,成束,直径10-31um,长215-390um,nk檗较薄,有稀疏孔沟及纹孔。③石细胞淡黄色,类长三角形、类图形或类长方形,直径27-62um,长可达119um,檗厚,孔沟明显。④草酸钙方晶较多。⑤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,直径16-53um。⑥木栓细胞多角形,壁木化。(3)蓝果小檗根 粉末棕黄色。①草酸钙方晶直径8-29um,多存在于韧皮射线细胞中可见多个上方晶。 ②韧皮纤维黄色,梭形,末端稍钝,直径17-39um,长110-237um,壁厚,木化,孔沟明显,胞腔狭或较宽。③木纤维多碎断,直径10-25um,长254-846um,壁薄,可见斜纹孔。④石细胞黄色,类长方形、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,长径可达218um,壁厚,孔沟明显,有时孔沟呈分技状。⑤导管主为具缘纹乱和网纹导管,直径14-4lum,导管分子末端长尾状。⑥木栓细胞类多角形,壁微木化。 【化学成份】1.细叶小檗根含小檗碱(berberine)1.16%,小檗胺(berbarmine)2.7%,还含掌叶防已碱(Palmatine),药根碱(jatrorrhizine)。 2.刺黑珠根含小檗碱3.68%,小檗胺1.82%,还含掌叶防已碱,药根碱。 3.蓝果小檗茎含小檗碱1.08%,还含掌叶防已碱,药根碱及小檗胺。 4.猫刺小檗根含小檗碱2.31%,小檗胺3.84%,还含掌叶防已碱及微量药碱。 5.匙叶小檗根含小檗碱1.58%,小檗胺0.81%,还含掌叶防已碱、药根碱。此外,同属植物贵州小檗根含小檗碱。秦岭小檗根含小檗碱2.67%,小檗胺1.16%,还含掌叶防已碱,药根碱。拟多花小檗根含小檗碱1.40 %,小檗胺1.33%,还含药根碱及微量掌叶防己碱。细脉小檗根含小檗碱0.93%,小檗胺1.24 %,还含掌叶防已碱,而药根碱呈痕迹反应。刺红珠根含小檗碱1.04 %,还含掌叶防已碱,而小檗胺呈痕迹反应。首阳小檗根内皮含小檗碱3.36%,还含小檗胺。大黄檗根含小檗碱1.43%,小檗胺0.91%,含微量掌叶防己碱及药根碱。果实含维生素C249.8mg%。巴东小檗根含小檗碱1.23 %,小檗胺0.84%,还含掌叶防已碱,药根碱,皮部小檗碱4.16%。显脉小檗根含小檗碱2.8%,还含小檗胺,异粉防已碱(isotetrandrine)及微量掌叶防已碱。网脉小檗根含小檗碱2.37%,还含掌叶防已碱及药根碱。血红小檗根含小檗碱2.8%。还含掌叶防己碱,药根碱及小檗胺。华西小檗茎含小檗碱1.5%,小檗胺0.70%,还含掌叶防已碱。 【药理作用】 同属植物三棵针Berberisspp.含小檗碱,其药理见黄连条。粗制剂的药理作用1.降压作用 猫腹腔注射三棵针流浸膏有显着的降压作用,对呼吸和心率的影响不显着。静脉注射三棵针的各种提取成分(一般属于季铵类生物碱,是由己提取过小檗碱的部分中分离出来的),也有显着的降压作用。三棵针代替黄檗加入二仙合剂(称针仙合剂)给猫静脉注射亦可降压,但给不的慢性肾型高血压狗灌服,连续三周并无降压作用,可能是这些成分在肠胃道不易吸收之故。三颗针浸膏2g生药/kg腹腔注射可使猫血压下降。盐酸小檗胺5、10mg/kg可使兔、猫、犬血压下降,其降压机理可能主要通过血管的直接扩张作用。 2.抗菌作用 三棵针有抗菌作用。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出血性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的生长,有效浓度为1/800,与小檗碱相差不多。感染钩端螺旋体之豚鼠,口服煎剂,除腹壁及内脏出血较轻外并无明显效果。 3.升白作用:小檗胺20mg/kg腹腔注射及2mg/kg静脉注射,分别对大鼠和犬因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对抗作用。 4.抗心律失常:盐酸小檗胺12.5、50?mol/kg对离体豚鼠乳头状肌和人心耳梳状肌的收缩性、自律性有抑制作用,并延长功能不应期及非竞争性的拮抗氯化钙的正性肌力作用;盐酸小檗胺5mg/kg静脉注射对乌头碱、哇巴因、氯化钙及结扎冠脉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,小檗胺抗心律不齐的机理可能是抑制钙内流。小檗胺1?mol/L,可使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,能促进心功能的恢复,延长心脏有效工作时间。 【毒性】小鼠腹腔注射三棵针流浸膏,半数致死量为3.1g/kg。肾型高血压狗每天灌服针仙含剂15g生药/kg,共15日,第16-20日剂量增为30g/kg,血压、心电图、肝肾机能均未见显着改变。3只狗停药之周后,又给流浸膏10g/kg,每天1次共2周,同样未见变化。提取物B-19生物碱给猫灌服100mg/kg,大鼠每天灌服400mg/kg,共1个月,正常人口服400-600mg,均未有毒性反应。 【鉴别】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上,滴加 5%盐酸1滴,加盖玻片,放置片刻,镜检,可见大量黄色针状结晶簇。(检查小檗碱)(2)取粉末0.5g,加少量水浸泡,取上清液ml,加稀盐酸数滴,再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剂,立即呈橘红色沉淀。(检查生物碱)取上清液2ml,沿管壁加溴水1ml,两液交界处显樱红色环。(检查小檗碱)(3)取粉末0.5g,加甲醇浸泡30min,取上清液2ml,蒸至近干,加5%没食子酸乙醇溶液2-3滴,置水浴上蒸干,趁热加硫酸数滴,将溶液置于白瓷板上观察,显墨绿色。(检查小檗碱)(4)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0.5g,甲醇回流提取。提取液浓缩后供点样用。硅胶9g,加石膏1g和一定量水铺后,120℃活1.5h。展开剂(甲)氯仿一甲醇一氨(15:4:1);(乙)乙酸异戊酯一甲酸一无水醇(70:2o:10)。展开2次,展距16m。紫外光灯下观察,小檗碱和掌叶防已碱显黄绿色荧光,药根碱为暗斑,小檗胺呈淡蓝荧光。再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,色点均呈污红棕色斑点。 【植物形态】植物形态:常绿有刺灌木,高达2~3米,多分枝,老枝灰黄色,具槽,幼枝淡黄色,具显著的槽,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,节间长2~4厘米,叶刺粗壮,呈3分叉,刺开展,中刺约4厘米,黄色或淡褐色,表面亦散布黑色疣点,背面具槽。叶常5片,丛生于刺腋节上,叶片革质。坚硬光滑无毛,卵形至披针形,或为倒披针形,长3~8厘米,先端急尖,边缘具10~20细长的针芒状锯刺,刺长约2.5毫米,表面绿色,有光泽,中肋凹陷,侧脉显著,稍凸起。花黄白色。约14朵丛生于叶腋,小苞片三片,卵圆或披针形,先端圆形或微尖,着于花萼下,萼、花瓣均6片,雄蕊6枚,稍短于花瓣,子房上位,1室。浆果椭圆形,熟时蓝黑色,表面被淡蓝色粉,种子椭圆形。通常1粒。 生态分布:产我国长江流域中,上游各省至滇,黔;多生于阔叶树林中,以赣西北一带山区较多。 药用部分:根、茎均供药用,秋季采集。 用途:性味苦、寒,无毒。杀诸虫,去心腹中热气,治口疮,血崩。

推荐公司:西安赛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
产品分类
推荐广告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信息采编部
  • 手  机:
  • 座  机:

扫一扫上面二维码,加我微信